胜游亚洲·(中国区)官方网站

疫情冲击,全球经济前景如何

2020年4月11日 1034

内容载自徐弃郁老师的《全球智库报告解读》。


最近,我们都很关心一个话题,那就是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究竟有多大?世界经济的前景如何?我们中国又会受到什么影响?

那针对这个问题,徐弃郁老师和他的团队整整花了2个月的时间,来跟踪全球各大智库的报告。跟踪下来,他发现,国际社会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发生了一个重大的转向。

那这个转向是什么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听听他的讲解。

现在全世界最大的事就是疫情。谁都知道这次疫情对经济冲击非常大,前景不乐观,但下一步究竟会怎么样?这期报告就来告诉你,各大智库是怎么看疫情下全球经济的。

实际上关于这个题目,我们团队跟踪看材料已经看了整整两个月,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二月份的材料和三月份的材料区别很大。

二月份是什么情况?中国疫情最危急,其他地方受冲击不大,所以那时国外的分析基本都集中在全球供应链问题上,核心意思就是全球供应链的中枢放在中国太危险。必须转移出去。那转移到哪里呢?不是东南亚,因为东南亚离中国还是太近。报告提了三个地方:墨西哥、土耳其和东欧国家。所以你看,二月份的主要是这样一个调门。

三月份就很不一样了。为什么?中国疫情得到控制,世界范围内的疫情冲击开始了。所以三月份出来的报告就是从一个更大的视角来看问题了,而且总体感觉比二月份的更加客观,质量也更高。所以我们这期看的主要是三月份报告。

世界总体经济态势怎么样?

好,先看第一个问题:怎么评估总体经济态势?

对于这个问题,所有人都有共识,那就是这次冲击比2003年非典大得多。

牛津经济学智库3月初预测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从去年的2.6%降到今年的2%。这个数据当时看很悲观,现在看可能还是乐观了。

麦肯锡公司今年3月初的分析报告,提供了三种前景模式。

一种是乐观前景,世界经济会快速反弹,一种是经济放缓,一种是经济衰退。报告自己也说,第一种乐观前景基本不可能,所以主要就是分析两种前景,一种是放缓,一种是衰退。

放缓是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增长变慢,但衰退要严重地多,按美国的标准,经济总产出连续两个季度下降5%以上,同时失业率上升到6%,那就属于衰退。

好,清楚了放缓和衰退的区别,我们先看麦肯锡报告说的放缓前景:

麦肯锡当时预计,如果二季度初,也就是四月份,湖北经济能够初步恢复正常,其他地方包括中东、欧洲的病例增幅开始下降,第三季度中期,也就是10月,国际旅游、航运开始恢复正常。达到这几个标准,世界经济就是放缓前景。

那衰退前景怎么样呢?第一点没有变化,还是四月份湖北经济初步恢复正常,这一点和前面一样;但是中东、欧洲病例到5月份才开始下降,而且北美、印度开始爆发,国际旅行和航空管制直到11月才开始解除,这样就是衰退模式。

我们对比一下两种前景的话,会发现关键的区分点是二季度,如果中东欧洲的病例在二季度初不能下降,而且北美、印度和非洲开始爆发,那根据麦肯锡的计算2020年世界经济将进入衰退。

你看到这期报告解读的时候已经是四月份,所以你只要看一下现在疫情发展情况就知道,今年全球经济总体态势肯定是衰退,而不是放缓。这是大判断。

三种衰退类型

我这里还有一篇报告,波士顿咨询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卡尔松·斯莱扎克写的。题目是《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意味着什么?》。

这份报告也认为这次新冠疫情引起的是衰退。那这次衰退接下来会怎么样?这份报告说,走出衰退也不外乎三种模式:V型,就是触底反弹,还有是U型,触底的时间比较长,最坏的是L型,在底部徘徊时间很长。它认为这次疫情导致的衰退发展,V型的可能性比较大,L型不可能。

为什么?它考查了过去一百年的四次大疫情,哪四次?

2003年的“非典”;

第二次,1968年的全球大流感,在那次大流感中,美国一个国家的死亡人数是10万人;

再往前,是1958年的大流感,美国一个国家的死亡人数就是116000人,;

当然了,一定包括最著名的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美国一个国家的死亡人数就达到了67万人。

你从死亡人数上看就知道,那几次疫情都非常厉害。但这四次,全球经济都走了一个V字型的形状,换句话说快速衰退,但也快速复苏。

所以,这次疫情,未来走出衰退很可能是一个快速触底反弹的V字型。

这当然也是大判断,未来是不是这样还得时间来检验。我个人提醒一点,这是三月上旬的判断,而且西方这次应对疫情的时候总体上有点过于乐观。所以你看这种结论心里要有数。

关于中国经济的三点宏观共识

到这里,全球经济总体性的趋势判断我们讲完了,再来看第二个问题:中国经济会怎么样?

各大智库现在有这么几点共识:

第一,由于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在经济恢复上也会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

第二点更重要,那就是原来嚷嚷着要把供应链搬出中国的那些机构不说话了,短期内供应链这个问题不会再提起;

第三点,中国经济的恢复取决于世界疫情的发展。这个也很好理解,现在我们中国的经济和世界其他国家密不可分,我们很多企业复工复产以后发现原来的海外订单没了,销路一下子成了大问题。这一点你看海运就能看得出来,现在全球的海运业萎缩得非常厉害,平均每周损失3.5亿美元。

这就是全球智库关于中国经济的几点宏观共识。

中小企业成为关注焦点

但我还要告诉你,这些大智库除了关注中国总体经济以外,尤其关注中国的中小企业。

为什么?

两个原因:

第一,中小企业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太重要了。中小企业雇佣的人员占全国就业人数的80%,占GDP的60%以上;

第二,在这场疫情当中,中小企业受的冲击远远高于大企业。所以中小企业成为关注焦点。

这里我给你介绍一份兰德公司的报告。这篇报告是兰德的研究员詹妮弗·布伊3月11日在美国国会众议院听证会上的材料。

报告篇幅很大。时间关系,分析过程我就不介绍,直接跳到结论部分。

报告的结论是什么呢?包括正反两个方面:

一方面,中国的中小企业经历一次倒闭潮不可避免,很多要关门;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更灵活,而且中国政府之前的支持措施是有效的。如果政府方面继续支持,中小企业总体可以渡过难关。兰德公司对此持乐观态度。

从这个结论你也可以看出来,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非常大,而且远远没有结束,但没有到不可收拾的程度,中国经济的韧性很强大,前景整体乐观。

疫情对中美政治关系会有何影响?

上面讲的基本上都是疫情对经济的直接影响。要知道,中国经济还有一个关键变量,那就是国际政治,主要是中美关系。

这里我们来看一篇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报告。

报告的作者Paul Haenle,中文名字叫韩磊,现在是卡内基在中国片的主管。他是美国陆军出身,在小布什时期当过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项目主管,很有水平。我认识他的时候差不多是二十年前,当时我们都是陆军少校,现在都已经退役了。

这篇报告是3月11日发的,一看日期就知道,当时还没有发生中美关于病毒起源的互怼。但这份报告已经明确指出,疫情只会使中美关系更加紧张。为什么呢?

首先当然是两个国家相互指责,严重缺乏互信。

这份报告里就提供了一条信息。那就是2003年非典结束以后,中美实际上建立起了很好的公共卫生合作关系,美国的CDC,也就是疾控中心,在中国有常驻人员,一旦再出现公共卫生危机中美两国可以迅速合作。从美国方面来说小布什和奥巴马政府都保持这么做。

但特朗普上台以后,把这些机制性的合作关系都中断了,撤回了绝大多数派驻人员,所以这次疫情起来以后中美之间,根本就没有机制上的协同。接下来能不能有很好的协同,报告也表示怀疑。这是第一个原因,中美互疑。

那中美关系会更紧张的第二个原因是什么?是中国影响力的扩大。报告说,这次疫情再次引发西方对中国影响力增强的担忧。

你注意,这里讲的还不是中国去援助其他国家,而是在世卫组织这种国际机构里的影响。

你可能还有印象,2月份世卫组织的官员,比如谭德塞来的时候,对我们应对疫情的措施评价非常高。我们中国人觉得很自豪,因为我们做得好。

但西方不这么看,他们认为这说明你中国在世卫组织的影响大,而且他们认为世卫组织为什么迟迟没有把新冠疫情宣布为公共卫生紧急情况?——因为中国在背后施加影响。所以他们觉得这次疫情说明中国的国际地位有进一步的提高,这肯定让美国更紧张。

说到这里你就明白了,中美关系这个政治变量实际上因为疫情还加强了。

疫情对中美经济关系会有何影响?

那它会不会影响经济呢?报告认为,当然会影响。说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正是由于中美两国的密切合作,才使得世界经济很快V型反弹,但这次中美之间这种状态肯定会妨碍全球经济复苏,大家都不会好。

这是从全球层面来说的,那从中美经济关系来看怎么样呢?你肯定也注意到了,美国对我们一会儿取消增加的关税,一会儿又恢复关税,很乱。这份报告也说到中美之间的贸易谈判。

它说,在美国,很多人担心这波疫情让中国方面不能落实第一阶段的贸易协定。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受疫情影响,没那么大需求了,买不了2000亿美元的美国产品。

但这份报告最后的结论是,这种担心不太可能变成现实。

为什么?很简单,中国急需恢复经济,美国特朗普急需稳定自己的政治形象,短期内双方都要稳住基本盘,所以都会想方设法落实第一阶段贸易协定,但在疫情的冲击尘埃落定之前,这份报告判断它们不可能马上进入第二阶段谈判。

这些话放在一起什么意思?中美经济关系维持现状,疫情期间不会变坏,但也不会变好,千万不要以为美国会因为疫情压力在关税上做出多少让步。

好了,到这里疫情下的中国经济,包括中美经济关系的短期趋势基本说完了。

中国企业在这次疫情当中表现怎么样?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个相对轻松一点的,也更加具体的话题,那就是中国企业在这次疫情当中表现到底怎么样,那些大智库怎么看?

关于这个问题,可以这么说,我们这段时间那么多报告读下来,只要涉及到中国企业,基本上都是好评。

我这里特别要介绍的是亨德森研究所发的一篇报告,3月中旬发布的,什么内容呢?专门总结中国企业应对疫情的早期经验,一共总结了12条,很有意思。

比如第一条,它说企业要向前看并不断调试应对措施,作为例子的第一个中国企业你可能不一定能猜到,不是线上企业,而是康师傅。

它说康师傅每天跟踪动态情况,迅速把重点从线下和大型零售渠道转向O2O、电子商务和小型商店,而且通过跟踪零售网点的重新开业计划,高度灵活地调整它的供应链,所以疫情爆发几周以后它的供应链就恢复了50%以上,是它主要竞争对手的三倍。

第二条是用自下而上来补充自上而下的行动模式,实际上就是危机时期强调发挥一线的主动性。

第三条,主动为员工创造清晰和安全。

安全好理解,什么叫创造清晰呢?它的意思是危机的时候信息一定是混乱的、自相矛盾的,这个时候企业就要快速搞出一套清晰可操作的流程,包括怎么工作,怎么自我防护。这叫主动创造清晰。

这些经验总共有12条。因为时间关系,我这里不可能一条一条地说了。

最后,用丘吉尔的一句有点被用滥的名言作为结束语,那就是“不要浪费一场危机”。新冠疫情的危机还远远没有结束,但从危机中学习、从危机中提高的过程应该早早开始。
网站首页
胜游亚洲